過去教育工學模式將教育視為產出歷程,強調一致性、標準化,未來的教育則要協助探索,回歸自我,深化適性、彰顯差異、豐富與世界連結。
國民中學位於中等教育「承先啟後」階段,透過課程教學,探索自我、發掘潛能、奠定基礎,學校扮演著協助每個孩子「適性發展」、「進路選擇」、「適應未來」和「創造未來」的重要角色。期盼每個孩子在各種探索過程中,讓潛藏和蘊涵的「特質」與「特性」都能被看見、被欣賞、被發掘,讓「未來」透過你而來臨(唐鳳,2018)。
透過未來力教育理念,體現「適應未來能力」和「創造未來動力」的「核心能力」。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動本領,是一種個人心理特徵,包括:「專業知識」、「執行能力」(執行、處理事物方法與經驗)和「反思能力」(學習、反省檢討的能力)等;動力則是說明結構部分間的運作關係、改變方式、互動型態、反應形式。透過核心能力,建構出「自主共學、表達溝通、關懷實踐、反思創新」的「學生圖像」,進一步發展體現能力之「專業知識」的學習力課程、表達力課程,「執行能力」的實踐力課程(探究實作)和「反思能力」的探索力課程(反思、超越、創新)。另以,學習力、表達力、實踐力、探索力等課程實施線性歷程與課程間回饋運作關係,培育「軟實力」之學習力、表達力課程和強調「硬實力」之實踐力、探索力等課程間改變方式和互動型態,體現創造動力的核心能力。
是以,南榮國中將以「未來力教育」作為實驗教育理念,深化強調「自主共學、表達溝通、關懷實踐、反思創新」的學生圖像,和與理念相符應的「適應未來能力」和「創造未來動力」核心能力,並透過「核心課程」和「培力課程」的課程結構,發展出體現「未來力教育」理念的「學習力」、「表達力」、「實踐力」和「探索力」等四大課程架構,彰顯實驗教育豐富深層意涵。實驗教育理念、學生圖像、核心能力、課程結構與課程架構如圖一實驗教育計畫架構所示: